幽岩生春意 凝碧待月明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12-11 来源:网站原创 浏览:5776次

2013年12月7日、8日,我们初中语文组的林洁雨、高阳和我三位老师有幸参加了在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组织进行的昆明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非常感谢学校给予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接受了培训学习,体会了大师上课的风采,借鉴学习名师的授课理念与教学经验。
78:3011:30韩军——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教师之友》杂志核心作者,现主持全国最大语文教育论坛“韩军在线”。
我和两位同事坐在第二排,整个礼堂坐满了几百名老师,礼堂最前边坐着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初一年级的二十多名同学。我们注意到的不是会场热闹的气氛,也不是礼堂的精心布置,而是韩老师的举动。韩老师并不是在主持人的精彩介绍后才出现在讲台,而是早早的就到了会场,他把先前按照顺序摆好的桌子三张合为一组分成四小组,在每一张桌子上放好一张白纸,然后和附中的孩子们聊聊天。他身穿黑色外套、格子衬衫、蓝色牛仔裤、黑色皮鞋、戴着一副眼镜,很有学者的风范。
韩老师上的示范课是朱自清的《背影》,整个课堂他不用课本,课件上的字简洁,字体很大。多少年来,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诵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但都把主旨误读为:父子情深。包括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学者专家,而直到这一天,韩军老师才以他的方式,他所钻研的《背影》,告诉了我们:它是通过赞美父性来喟叹生命,揭示的是生与死,生命短暂脆弱,虚幻易逝的主题。
他没有讲解太多内容,整堂课围绕着学生,这些学生是北大附中云南实验中学的学生,他们和韩老师在课堂上是第一次见面,韩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基础为零,然而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是韩老师的亲切,自然,学生和韩老师的互动、交流和配合很默契很自然,学生们表情轻松,听课认真,发言积极。他说上语文课其实就是“拉家常”,他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抑扬顿挫,从头到尾呈现出来的都是朴实和轻松。课堂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同学读生字词。
2.朱家几个人物?
3.写了朱自清的几次落泪?
4.为何流泪?
每一个问题设计得都很精简,答案的得出也是在韩老师的引导下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水到渠成。韩老师一直不忘记及时给予初一同学们鼓励,每当将他们引入问题的实质时,韩老师就用和蔼,幽默的北京腔表扬他们:孩子们真棒,你们看看,清华北大教授都发现不了的问题,竟然被我们小朋友发现了,真了不起,真棒!他的表扬切实中肯。印象很深的是当他给出了生命链条:已逝的、将逝的、壮年的、未来的,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他们自己是未来的生命。
韩老师:孩子们,朱自清是壮年的生命,那朱父是什么生命?
生答:是将逝的生命。
韩老师:那孩子们,你们是什么生命?
生答:未来的生命。
韩老师:嗯嗯!好的,你们是未来的朝阳,是祖国的未来。那韩老师是什么生命呢?
学生们纷纷举手,同学说:韩老师,您是壮年的生命。韩老师哈哈大笑,甚为高兴。马上一个同学不小心说了句:是将逝的生命。把全场老师逗乐了,韩老师也很配合的哇哇“大哭”起来,很是欣赏韩老师课堂上风趣的激动和悲痛。
韩老师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讲授了《背影》,诠释了生与死的哲学,同学们读着《毁灭》:在风尘里老了,在风尘里衰了。仅存的一个懒恹恹的身子……在《匆匆》里: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在所有人深深的思考和叹惋中,课堂结束。
示范课后,韩老师进行了讲座:新语文、新课标与高效课堂。他主要讲解了两大方面:
一、中学语文中三种不好的现象:

1.文本解读不够,多媒体来凑。我们老师在上公开课或示范课之前用4天时间来网上下载课件,用4小时来做多媒体课件,却没有14分钟来仔细研读文本,来读4遍。其实很多时候多媒体中的画面,声音限制甚至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然而文字却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语文课堂是文字之师而非影像之师,教师的声音、目光、表情就是孩子们的靶手,指引他们进行无限的想象和联想。
2.文本解读不够,煽情来凑。尽管韩老师示范课《背影》涉及到生与死,父子情深,但他没有亵渎深情,而是崇尚生命;他没有煽情教学,而是理性教学。当孩子们读到朱父蹒跚着驼背爬过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朱自清和父亲背井离乡到相聚,到分别,再到永别等情节时,他没有借此煽情教学,而是诉诸理性、诉诸思想,借文本来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韩老师说:只有老师成为思想者,才能培养我们的学生也成为思想者。语文课堂中的煽情教学,是使用催泪术来麻木孩子们的心灵,僵化他们的思想。
3.
文本解读不够,外加来凑。老师课前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应该用来给文本本身,做到备课时深细透全,讲课时蜻蜓点深水。很多老师上《背影》用三课时甚至四课时,外加了很多内容,繁琐、凌乱,而韩老师则精简压缩为一课时,他一课时的讲解却是我们几课时的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针对以上三个问题,他给出的建议:

1.文本不厌千回读,千读都有千回新。
2.语文教学乃情怀,悲悯博大显真魂。
3.上课应试本一事,备课就是备考分。
4.且新且深且有趣,语文乐趣抓心魂。
5.语文课堂须瘦身,课文再长一课论。
6.语文观点乱纷纭,咬文嚼字永唯本。
7.枝繁叶茂成大树,多诵文言扎深根。
每一个建议里都作了细致的讲解和具体的教学举例,让我们如获珍宝。

7日下午13:30——16:00著名特级教师——吴丹青
示范课:初三《雨巷》——一场视听盛宴
下午一点左右,我们进入礼堂,就听到了一首很抒情很柔缓的音乐,在主持人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吴丹青老师,她身着一件朱红色长裙,一双黑色长筒靴,长发随意的飘散着。中年的丹青老师,她的声音柔美,有母亲和诗的感觉,富于爱和生活的味道。上课之前,吴老师慈善的问我们:今天,你“悅”读了吗?今天,你“悅”写了吗?此时,我心里很是惭愧,我没有读,也没有写,即便读了写了,但也不是悦。她以自己写的一首诗《白云瀑》:
我自从天降,孤崖一为停。
幽岩生春意,深谷传远情。
日照飞彩影,风来舞清听。
与谁两相悦,凝碧待月明。
作为导入,孩子们:老师是从天而下的一朵白云,来到人间,孤独的停留在……等待着明月与你们相遇。那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她引导学生们从通常的姓名,年龄等介绍到像她自己一样用一首诗或几句诗来介绍自己,果然,好多学生都能用很美的诗句介绍了他们自己。由此,让大家自然的进入诗意之界。
吴丹青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
1、如果把这首诗当作一个故事来读,你怎样说这个故事?可否用上下面这些词语?请试一试。
彷徨( páng huáng)寂寥(jì liáo)彳亍(chì chù)
惆怅(chóu chàng)太息:叹息 颓圮(tuí pǐ)
而我们课堂上解决字词就是简单的让同学读、写,以至于字词的教学枯燥、乏味。
2、如果给《雨巷》配上插图,你会画上什么?用上哪些色彩?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同学分别到黑板上写下自己所用的色彩,再现场作图,一会《雨巷》的诗境就淋漓尽致的呈现在黑板上。
3、请用你的声音表现画面和作者的情绪。(语调、语速、语气、停连、轻重------
同学们轮流着朗诵《雨巷》,丹青老师分别给予指导。
4、《雨巷》让你想起什么?某一次际遇(人、事、景),某一种情绪……什么意象能表现你的思想、情绪?请仿照《雨巷》写一首(或一节)诗歌。
5分钟的时间,孩子们拿出纸笔,快速的写下了自己心中的《雨巷》,有用向日葵表现自己的,有用山谷表现自己的,有用小溪表现自己的……而且写得很好。丹青老师表扬我们的学生有诗心,是会写诗的小诗人。我们可以看到、感受到,吴老师她表面上给我们上了《雨巷》,其实她已经教会我们的同学诗歌是什么、像什么,以后如何来学习诗歌,如何变成小诗人。她用她婉约,简洁的方式教授了一堂诗歌教学,我们在歌曲《屈原》: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众睡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走完了雨巷诗人戴望舒诗歌教学之旅。

8日上午8:3011:30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程翔讲座:谈教师专业发展
我个人把程老师的讲座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启示:
1、课堂作品的积累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职业决心。
一篇篇的课堂教学作品的积累,一年积累一片,做到文体兼顾,课型兼备,20年就积累了20篇,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
2、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选择,选择决定教学效果。
看国内顶尖学者发表的关于《孔乙己》的研究,读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写关于《雷雨》的研究,思考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独上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
3、课堂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思维变化的过程,学习的本质离不开课堂预设,但更应该注重课堂的生成效果。
我们听课时可以明显看出程老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他只是扮演组织、引导和启发的角色。课堂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学生独立或者相互合作完成的。程老师只打擦边球,学生的思维空间丝毫没有受到限制。
4、语文课是师生情感的投入与参与,情感的火花就是智慧的火花。
情感包括文本所固有的情感和师生,生生课堂上情感的激发和碰撞。我们要让课堂变为情感的绿洲,而非情感的沙漠。
5、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能不断强化和塑立学生的自信心,能够竭尽全力,全心全意的去保护他的学生的自尊心的。
他讲到在一次写作课上,A同学揭发了B同学的作文是抄袭作文选上的时候,他首先是让B同学把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问大家:B同学抄的作文本身写得好不好?大家都认为写得很好,然后程老师就说:那我们应该要感谢这位同学让我们欣赏到这篇好作文,以后我们就轮流着每次作文课,一个同学负责抄一篇优秀作文和大家分享,这样,B同学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过了初中生涯,他的作文再也没有抄袭,而且自己写的作文也很好。程老师保护了那名抄袭作文的同学的自尊心,也告诉了A同学:我们可以指出别人的错误,但是不能当面让别人难堪。在教学中遇到同样难堪问题的我,我却采用了回避和忽略的态度,没有去正面解决A、B两同学的问题。听了程老师的故事,我追悔莫及,一种相见恨晚的自责感涌上心头。
三位老师都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们根本不在乎现场坐了多少人,他们的眼里只有学生,只有课堂。每一节课,我们都感觉是在聊天,拉家常,而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学得很轻松、很开心,完成了从肤浅到深刻,从感性到理性的思想跳跃。几位老师独特的见解、深刻的理念、广博的学识、个性化的授课方式是我们在坐很多老师都无法企及和逾越的,我们除了深表敬意和佩服之外,唯有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才能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靠近。(初中部 杨晓丽老师供稿)














上一篇:教育的理想
下一篇:图文快讯—仁泽学校举行1213课赛表彰大会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