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童话的样子——仁泽学校小学语文公开课交流篇之三年级篇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20-06-29 来源:原创 浏览:6835次


 

芬芳歇去何须根,夏木阴阴正可人。山林茂盛、草木葳蕤,仁泽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教研课似夏夜奏起的交响曲给人惊喜与惬意......

童话以美好润泽心灵,是滋养童年的精神食粮,激励着儿童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三年级胡中杰老师执教的《我变成了一棵树》以课本内容为依托,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大胆的想象,巧用课堂资源,在熟练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用“变”追问,紧扣想象这一主旨,巧妙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品。

 

刚一开课胡老师立马板书,问孩子你看到这个字想到了什么?不管是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还是鼻子变长的匹诺曹,有趣的提问立刻激活了课堂。再问谁会变成一棵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快速切入课文,环节清晰过度自然。为了使想象的事物在学生的脑海中具体、形象起来,胡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童话需要教师与儿童时而静静翻阅,时而共同阅读,时而静静自读,时而扮演角色有趣伴读,让儿童在有声和无声的反复交织中与故事打交道。在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脉络中,胡老师引导学生初次触摸童话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情景扮演模拟人物,抓住如何变成树这一细节,让整个故事在孩子脑海中连续、旋转、定格并放大,人物也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站立起来灵动起来。心中形象给了儿童可感知可记忆的载体,同时这个过程势必勾连起儿童丰富的想象。

教研活动气氛热烈,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课,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在听评课与反思中积累了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原所有仁泽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们,带着六月特有的浓郁芳香,逐梦前行,不负韶华。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

执教者:胡中杰

三年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以“想象”为语文要素的内容已多次出现过,如三年级上册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棵树也有愿望等,让学生接触以前不敢想象的“想象”。《我变成了一棵树》从妈妈喊“我”吃饭出发,展开大胆想象,引出“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中的奇特想象,让学生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打开思路,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为之后的想象习作打下基础。

    课后习题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置的,第一题重在指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丰富的想象。因此我在此节课中围绕课后此题,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激发对想象世界的向往。

、比较成功的做法

综合课堂效果,我认为本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做法有:

1.给孩子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想象单元,不局限孩子的思路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本身在这个年龄段是有天生的想象力的,只是这些想象力需要被鼓励,更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这节课堂上,我所有的课堂问题都是开放型的,对孩子们答案的多样性及时给与肯定,尤其是在感受课文有意思的句子时,我让孩子们想象鸟窝的形状还可以有什么,小动物可能是怎么住进来的等,这节课上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

2.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刚接触此类的课文,无论从感受文章语言还是学着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两个环节中,我都重视问题引导、总结方法等环节,带着孩子学会感受想象。

3.学法迁移,加以运用。本节课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大胆想象自己的世界,如何想,如何写,一起在学课文中总结出课文的写法,孩子们的写作才会有了方向。

4.围绕课题提问,围绕课后习题开展教学,整堂课围绕学生疑问设置教学环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课文,解决本文重难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提高表达能力。

二、不足之处

经各个备课组教研讨论后,本课的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课堂容量稍大,课时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课堂的几个环节仍然需要调整,想办法分配给最后一个环节更多的时间。

 2.阅读后没有安排学生间充分的交流。交流可以碰撞出孩子思想的火花,但是必须协调好和之后写作环节的课堂比重上的分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眼光和目的进行解读,看到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立足单元整体,对课文真正想要培养学生的奇思妙想方面进行解读。教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上一篇: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仁泽学校四年级数学趣味手抄报比赛
下一篇:手拉手共庆端午——记四年级端午节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